隨著年紀漸長,歲月便會在臉上刻下痕跡。其中,影響外觀最多的便是「眼袋」了;眼袋的形成原因包含皮膚變化(厚度與鬆弛度改變)、下眼瞼肌肉及筋膜的弱化、眼眶脂肪脫垂等等,通常伴隨著黑眼圈及淚溝的形成。黑眼圈是幾個原因綜合造成的結果,如眼袋突出的脂肪團塊造成陰影、匯集的皮下靜脈造成顏色較深的視覺效果、與色素沉澱等;而形成淚溝的原因和天生解剖構造有關,原本臉部就有一個靭帶構造分隔出下眼瞼及臉頰的脂肪,若是下眼瞼脂肪往下垂墜產生折痕,淚溝就會更明顯[1, 2]。

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特寫圖片來源: ref. [3]
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箭頭指出脂肪脫垂的位置。圖片來源: ref. [4]

為了矯正眼袋造成的老態,我們有非侵入性治療和手術選擇,非侵入性的治療包括玻尿酸注射、雷波、音波、雷射等等,手術包括脂肪移植、下眼瞼成形術(即是眼袋手術)、甚或是使用植體(包括矽膠、人工骨等)植入眼眶周圍來改善。今天我們來談談手術治療。

因為我們知道眼袋形成的本質是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,一是下眼瞼肌肉及筋膜的弱化,二是皮膚鬆弛、變薄,接下來是眼眶脂肪脫垂的現象產生,所以矯正方法就是加強肌肉筋膜的力量,緊緻皮膚,推回或是重新分布脂肪的位置。

一般來說,下眼瞼成形術(lower blepharoplasty,亦稱眼袋手術)分成「外開法」及「內開法」兩種。「外開法」是經由睫毛下緣皮膚切口進入,剝離皮膚組織後便可直接分離出脂肪團塊,依個人條件移除適當脂肪或是將脂肪重新分布擺位,然後將下眼眶隔膜束緊,再把肌肉及筋膜固定,然後切除多餘的皮膚,最後縫合傷口。這樣的手術方法適合皮膚鬆弛較嚴重的族群,因為能夠修除多餘的皮膚,所以有緊緻眼下皮膚、去除細紋的優點;但是眼輪匝肌太過無力、皮膚彈性太差的人,比較容易有眼瞼外翻(ectropion)的併發症,臨床上必須小心評估,並且不能切除太多的皮膚,另外下眼瞼組織需要再做錨定,才能避免眼瞼外翻問題的發生。

說明到此處,就必須解釋脂肪的處理方法,目前有三種方式,一是推回原本它應該在的空間,用肌肉或是筋膜束緊[2, 5],第二種是直接移除多餘的脂肪,第三則是把脂肪移動到淚溝下來墊平淚溝[4]。

圖像裡可能有文字

第三種脂肪處理的方式:脂肪轉位,墊平淚溝。圖片來源:ref. [6]
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圖片來源:Netter圖譜

或許大家會有一個疑問,造成眼袋產生的多餘脂肪直接取出就好了,有需要把脂肪重新復位嗎?這樣不是多此一舉呢? 其實脂肪是不能拿掉太多的,參考上圖,眼眶的脂肪是充滿整個眶骨內,支撐住肌肉,支撐住眼球,若是把取出太多的脂肪則眶內構造失去了支撐,眼球反而會內陷,下眼瞼的皮膚也會下陷,於是眼下細紋反而變多。眼袋手術是要去除老態,但是眼球下陷、皮膚細紋增加反而會更顯老,所以單純取出脂肪的眼袋手術,只能在皮膚彈性較好的年青人身上施行,才不會手術成功(去除脫垂脂肪)、目的卻沒有達到(想要年輕卻顯老)。

「內開法」則是經由結膜切口進入組織,到達眼下脂肪所在的位置,可以直接去除脂肪,或是做脂肪轉位。因為眼下皮膚沒有傷口,眼瞼外翻的機會也較小,所以這種所謂「隱痕式眼袋手術」較為人所接受。但若是要藉由眼瞼的小傷口,達到脂肪轉位的目的,需要有經驗及熟悉構造的醫師才有辦法做到,才不會在眼下精細的軟組織中迷了路。另外,年紀稍長、皮膚較鬆弛,有較多眼下細紋的人並不適合單純做眼袋內開手術,因為手術後雖然眼袋消失了,但是眼下細紋、眼周暗沉、甚至還存在的淚溝都會影響最終成果的美觀程度。

還有另一種手術來解決眼袋的問題,就是脂肪轉移手術,可以利用「顆粒脂肪」及所謂的「奈米脂肪」來填補眼下細紋,改善暗沉[7, 8]。一般來說,可以使用直徑較大的microfat墊在肌肉下層,使用較細緻的nanofat墊在淺層,就可以改善眼下的問題。

近兩年來眼袋手術趨勢之一,就是除了下眼瞼整形術外,合併施行眼下脂肪填補,讓問題一次改善,緊實眼周、調整脂肪位置,並且增加眼周、臉頰、蘋果肌的支撐度,讓眼下問題改善,老態、疲態消失,而使人變得更年輕美麗。

  1. Kim, J., et al., Percutaneous Autologous Fat Injection Following 2-Layer Flap Lower Blepharoplasty for the Correction of Tear Trough Deformity. J Craniofac Surg, 2018.
  2. Pak, C., et al., A Novel Method for Lower Blepharoplasty: Repositioning of the Orbital Septum Using Inverted T-Shaped Plication. Aesthet Surg J, 2018.
  3. Sullivan, P.K. and B.C. Drolet, Extended lower lid blepharoplasty for eyelid and midface rejuvenation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13. 132(5): p. 1093-101.
  4. Wong, C.H. and B. Mendelson, Extended Transconjunctival Lower Eyelid Blepharoplasty with Release of the Tear Trough Ligament and Fat Redistribution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17. 140(2): p. 273-282.
  5. Hamra, S.T., The role of the septal reset in creating a youthful eyelid-cheek complex in facial rejuvenation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04. 113(7): p. 2124-41; discussion 2142-4.
  6. Drolet, B.C. and P.K. Sullivan, Evidence-based medicine: Blepharoplasty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14. 133(5): p. 1195-205.
  7. Rohrich, R., et al., The Evolving Role of Blending of The Lid-Cheek Junction in Lower Blepharoplasty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18.
  8. Tonnard, P., et al., Nanofat grafting: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13. 132(4): p. 1017-2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