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體脂肪轉移的應用在現今醫學上愈發廣泛,除了應用在醫學美容的領域:如臉部回春、凹陷填補、疤痕修復、青春痘治療、自體脂肪隆乳、自體脂肪豐臀等等[1],也可以應用在疾病治療中,如植皮手術、復健醫學、再生醫學等等[2],都擁有不錯的治療成果。雖然目前在臺灣醫療法規的規範內,醫師不得宣稱幹細胞的療效,但是國外研究論文對於脂肪幹細胞(Adipose-derived stem cells, ASCs)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豐富。

抽取的脂肪懸浮液中,並不是只有脂肪細胞,還有其它的細胞一起被取出。圖片來源: ref.[3]

自體脂肪在抽取出來之後,有多種處理的方式,如靜置沉澱、離心、脂肪過濾等做法,都是為了能夠得到更高品質的脂肪微粒。在2013年,Patrick Tonnard醫師提出了一個奈米脂肪(nanofat)的製程概念[4],這裡必須和大家說明,此處所說的奈米脂肪並不是脂肪微粒真的小到奈米規模,而是Tonnard為了讓大家加強印象而定下的名詞,可以看以下的附圖

圖片來源: ref.[3]

奈米脂肪是較小的脂肪微粒,它還有一個特徵,就是「不含有脂肪細胞」,Tonnard在他2013年發表的論文裡開頭就說了這句話”No viable adipocy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nanofat sample.” [4]。如果我們為了重塑身體的輪廓,如臉部填補支撐(夫妻宮、蘋果肌)、隆乳、豐臀等等,其實是不太適合按照Tonnard的方法來製作及使用奈米脂肪的,因為重建容積的效果並不好;優先選擇的應該是含有脂肪細胞的脂肪顆粒注射物(如microfat或是macrofat),若是需注射臉部,可以選用microfat,若是胸部及臀部的注射,則可先考慮macrofat[3]。

那奈米脂肪主要是應用在什麼方面呢? 因為它細緻的質地,注射時不容易堵塞較細的針頭(可以用27G注射針),選用細針頭也可以降低疼痛感,而且注射部位不容易摸到顆粒、較為平順,另外它還有刺激細胞再生的特性,所以可以針對細微的紋路、較薄的皮膚部位、需要刺激細胞再生的部位等來給予治療,治療的範圍包括臉部細紋、眼下暗沉、色素沉澱問題、疤痕、青春痘及頸部紋路等。

在2017年, D. Lo Furno認為依照Tonnard的方式製作奈米脂肪會損失脂肪幹細胞(ASCs),因此提出Nanofat 2.0的製程:按照Tonnard的方法,但不執行過濾手續也不以紗布擠壓。最後論文發表成果看起來的確是擁有較多的ASCs,而且經過8天的細胞培養後,細胞數量和顆粒脂肪實驗組所培養的一樣多,而經由奈米脂肪1.0製程的細胞數則還是最少[5]。

筆者目前是採取奈米脂肪2.0製程來精萃脂肪微粒,但只要根據個人的需求、評估治療目標,謹慎地選擇顆粒脂肪(macrofat or microfat)或是奈米脂肪(nanofat)來治療,都會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
圖片來源: ref.[1]

參考文獻:

1. Uyulmaz, S., et al., Nanofat Grafting for Scar Treatment and Skin Quality Improvement. Aesthet Surg J, 2018. 38(4): p. 421-428.
2. Kemaloglu, C.A., Nanofat grafting under a split-thickness skin graft for problematic wound management. Springerplus, 2016. 5: p. 138.
3. Cohen, S.R., et al., Regenerative Cells For Facial Surgery: Biofilling and Biocontouring. Aesthet Surg J, 2017. 37(suppl_3): p. S16-S32.
4. Tonnard, P., et al., Nanofat grafting: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. Plast Reconstr Surg, 2013. 132(4): p. 1017-26.
5. Lo Furno, D., et al., Nanofat 2.0: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 fat grafting rich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. Physiol Res, 2017. 66(4): p. 663-671.